记得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明节,我和好友林浩一同走在回乡的路上。林浩是我高中时代的好友,我们经常互相探讨诗歌和远方。清明节前夜,我们约定一起回乡扫墓。林浩是村里有名的文人,自幼熟读四书五经,对传统文化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。
“清明不只是悲伤的祭奠,更是生命之美的觉醒。”林浩低声吟诵,仿佛在告诉我清明节的文化内涵。我凝望着雨中的世界,树木在雨水的滋润下似乎更显得生气勃勃,仿佛是大自然在用它独特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循环。
我们走进了村子,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。老人们坐在门口,用他们沧桑的声音讲述着过去的往事。儿童们在田野里追逐嬉戏,他们的笑声就像春雷,唤醒沉睡的大地。我对林浩说:“这不就是生命的延续吗?”
“正是如此。”林浩点了点头,“古人云‘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’,说的不正是这番景象吗?”
午后,我们一同前往祖坟。林浩手持香烛,我则携带祭品。我们按照古老的仪式进行祭拜,每一步都充满了庄重与敬意。林浩喃喃自语:“祖宗虽远,祭祀不可不诚。”
扫墓完毕,我们没有立刻离开。林浩提议种下几棵树苗,作为对先人的纪念。他说:“‘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’,我们种下的不仅是树苗,更是对后代的承诺。”
我们在泥泞中挖坑,小心翼翼地将树苗植入土中。雨水混合着汗水,但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满足与喜悦。我说:“这些树,将来会长成参天大树吧。”
林浩笑了笑,回答:“自然。只要我们用心栽培,它们必将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。”
天色渐晚,我们踏上了归途。雨停了,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。我回头望了望那些新种下的树苗,心中默默许下愿望。
清明节,不仅是一个纪念逝者的日子,更是一个反思生命,展望未来的机会。林浩的话语和我们的行动,像是在告诉我:珍惜当下,敬爱生命,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。
回到城里,我依旧能感受到那春日的温暖与生机。我知道,明年清明,我们还会再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村庄,继续我们的传统,继续我们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