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清明节,我踏上了回乡的路。清明不仅仅是对先人的缅怀,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。我,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中生,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往的追忆,回到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小镇。
小镇的街道依旧,青石板上积水斑斑,映照着古镇的沧桑。我走在街上,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儿时伙伴们的欢声笑语。那时的我们,不知道天高地厚,总以为世界就在脚下,未来一片光明。
“清明来,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老街上的老者轻声吟唱着,他的声音沙哑而又充满磁性,仿佛能穿透时间的迷雾,唤醒沉睡的记忆。我停下脚步,向老者微微点头,他那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。
“老先生,您唱的是哪出戏?”我好奇地问道。
“小伙子,这不是戏,这是杜甫的诗啊。清明时节的雨,总能勾起人无限的思绪。”老者慢条斯理地回答。
我恍然大悟,原来这就是那首著名的《清明》。记忆中,语文老师曾经详细解读过这首诗,那时候的我,却怎么也体会不到诗中那份沉重的情感。而现在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开始慢慢理解了。
老者见我沉思,便又开口道:“清明不仅是扫墓祭祖的日子,也是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。你这年轻人,可有什么打算?”
我回答:“这次回乡,我想去看看儿时的玩伴,还有我的启蒙老师。不知道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。”
告别了老者,我沿着记忆中的小路前行。第一站,我来到了儿时的学校。那是一所古色古香的院落,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依旧挺拔。门前,我遇见了当年的启蒙老师。
“老师,好久不见!”我激动地打招呼。
老师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:“哎呀,这不是小宝吗?几年不见,都长成大小伙子了。”
我们坐在校园的长椅上,聊起了往昔。老师依旧那么慈祥,他告诉我,现在的学校变化很大,教育设施得到了改善,孩子们的学习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。
“古人云,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教育就是这样,不仅要传授知识,更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,如何思考。”老师的话让我感触良多。
告别老师后,我又去找了儿时的伙伴小刚。他的家就在镇子的另一头,一座被绿藤覆盖的老宅。小刚现在是一名画家,他的作品充满了小镇的风情。
我们的话题从儿时的趣事转到了对未来的憧憬。小刚说:“这个世界变化太快,我们得跟上时代的步伐,但也不能忘了本心。”
“是啊,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”我应和着。
我们谈了很多,关于梦想,关于生活,关于这个小镇的过去和未来。夕阳西下,我们站在老宅前,望着远方,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清明节,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,它更是一个让我们反思过去、展望未来的时刻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我与老者、老师和朋友的对话,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,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根,忘记那个让我们成长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