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光乍泄,万物复苏,学校的小径两旁,樱花如云似霞。我,一名热爱文学的学生,手执一本《诗经》,踏着新绿,沐浴着谷雨前的暖风。心旷神怡之际,同窗好友子涵匆匆走来,面色略显凝重。
“子涵,何事忧心?”我关切地询问。
子涵轻叹一声,答曰:“吾观近日雨水颇多,田间作物得滋润,但连绵阴雨亦令人忧心。古人云:‘雨久则涝’,若不慎,恐成灾害。”
我微微一笑,宽慰道:“子涵不必过虑。‘春雨贵如油’,此乃天地恩泽,农夫之幸。且吾等读书人,岂能因噎废食?”
子涵闻之,眉头稍展,颔首道:“汝言之有理。春雨润物细无声,吾辈亦应如春雨般,润泽心田,滋养学问。”
话音未落,一阵微风吹过,书页翻飞,我顺势诵读:“‘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’,此景此情,岂不正是谷雨时节之写照?”
子涵听罢,抚掌而笑:“妙哉!诗中桃林,正如校园之景,春意盎然。”
我们一同沿着小径,步入图书馆。馆内静谧,书架间回响着翻书之声。子涵忽而停下,手中捧着一本《农政全书》,眉头微蹙:“观此书,‘耕者宜勤,不可失时’,我等学习亦如是,不可虚度光阴。”
我点头称是,随手取下《论语》,朗声道:“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’学习之道,贵在坚持与交流,正如这绵绵细雨,润物无声。”
子涵颔首,眼中闪现光芒:“‘勤能补拙是良训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’,我当铭记此言,更加努力。”
我们对坐于窗边,窗外雨丝如织,谷雨似乎特别钟情于这片校园,细雨轻拂,万物生辉。我心中泛起诗意,随口而出:“‘润物细无声’,此情此景,何不赋诗一首?”
子涵微笑,轻声吟道:“春雨绵绵润心田,书声琅琅乐无边。谷雨时节添诗意,同窗共读乐陶然。”
我拍手称赞:“妙哉!子涵之诗,真乃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’。”
时光匆匆,转眼间,窗外雨停,阳光破云而出,七彩斑斓。我们相视一笑,收拾书卷,一同踏出图书馆。雨后的校园更加清新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。
“‘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’,今日之雨,预示着明日之晴。”我望着天边的彩虹,心中充满期待。
子涵紧随其后,目光坚定:“‘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’,无论晴雨,吾辈当坚持求学之路。”
我点头,心中充满力量:“正是如此,‘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’,求学之路,虽远必达。”
我们并肩走过风雨,迈向那光明的未来。谷雨,这春日里的细雨,不仅滋润了大地,也润泽了我们的心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