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这一日,我踏上了归家的路,心中满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。春风拂面,带来了故乡泥土的芬芳,也带来了清明节特有的哀愁。
我叫秦川,是名四年级的学生。清明节,是我们中华民族祭奠先人、缅怀故去亲人的传统节日。今年,我决定随父母一同回老家,亲手为祖父献上一炷香。
“川儿,快点,别让爷爷等久了。”母亲催促道。我紧了紧书包,加快了脚步。爷爷生前最喜欢我这个孙子,总说我是“秦家的希望”,是“家里的脊梁”。我深知,自己肩上的责任。
踏入老家的院门,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又陌生。老屋的青瓦上长满了青苔,院子里的桃树花开正艳,仿佛在欢迎我这个久未归家的游子。
“川儿,来看看爷爷。”父亲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。我走向堂屋,只见爷爷的遗像前,供着新鲜的水果和刚出炉的点心。我点上香,恭敬地鞠了三个躬,心中默念:“爷爷,孙儿来看您了。”
“秦川,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个时节祭祖吗?”父亲突然问道。
我抬头看着父亲,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。我思考了一会儿,回答道:“古人云,‘饮水思源’,我们在此时祭祖,是为了不忘本,铭记先人的恩德。”
父亲微微颔首,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:“说得不错,‘百善孝为先’,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你能够理解这一点,我很欣慰。”
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,仿佛与爷爷的距离又近了一些。我轻声说道:“爷爷在天有灵,看到我们一家人团聚,也会感到欣慰的。”
“是啊,我们一家人能像这样团团圆圆,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。”母亲在一旁补充道,眼中泛着泪光。
我们在爷爷的遗像前,静静地坐了一会儿,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存在,感受到他对我们的关爱和期望。
接着,我们一家人去了祖坟。父亲教我如何摆放祭品,如何恭敬地叩拜。每一步都充满了庄重和敬意,我用心去感受,去学习。
“秦川,你知道吗?‘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’,这是播种的季节,也是希望的季节。”父亲边劳动边告诉我,“我们纪念先人,也要像播种一样,播下希望的种子,为未来努力。”
我点点头,明白了父亲话中的深意。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祭奠的日子,更是一个反思和前行的契机。
夕阳西下,我们结束了祭拜。我站在山顶上,远眺着山下的村庄。那里有着我最纯真的童年记忆,有着我永远的牵挂。
“秦川,将来无论走到哪里,都不要忘记家乡,不要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根。”父亲的话在我耳边回荡。
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,心中的清明节,不仅仅是为了怀念逝去的亲人,更是为了铭记我们的根,我们的文化,以及我们未来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