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,万物复苏,江南的春意盎然,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光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,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清明花粑,以此纪念逝去的先人,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激。
清明花粑,不仅是一种食物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在我们学校里,有一群对传统文化充满热情的学生,他们决定亲手制作花粑,感受这份古俗的魅力。
阳光洒在操场上,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制作过程。每个人分工明确,有的负责和面,有的负责摘取新鲜的艾草,还有的则是准备馅料。我负责的是将和好的面团搓成一个个小团子,再由其他人将这些面团压扁,包入事先准备好的豆沙馅。
“看这面团,细腻光滑,不正是‘细水长流,春意盎然’吗?”小薇一边搓着面团,一边笑着说道。她的比喻生动贴切,引得大家会心一笑。我们忙碌着,手中的动作却一点也不含糊,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。
“你们知道吗?这艾草不仅能驱邪避疫,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呢。”小东一边摘着艾草,一边向我们解释。他的话让我想起了古人云:“不时不食”,这正是在告诉我们,要遵循自然规律,食用应季的食材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的花粑逐渐成形。大家将包好的花粑放入蒸笼,不多时,一股淡淡的清香便弥漫开来。蒸好的花粑,碧绿中透着豆沙的红,好似一幅生动的春意图。
“你们看,这花粑上的花纹,不就像是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吗?”小薇再次出声,她的观察入微,让人不得不佩服。确实,这些花粑上的花纹,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让人不忍下口。
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粑,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满足和喜悦。我们围坐在一起,分享着彼此的劳动成果,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有人说:“传承不仅仅是做,更是用心去感受。”这番话让我深刻体会到,文化的传承,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实践,去体验,去感悟。
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我们不仅仅是在做花粑,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对历史的尊重,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。清明花粑,承载着我们对先人的怀念,对未来的憧憬,更承载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。
随着夕阳西下,我们的活动也接近尾声。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感慨,我们不仅仅学会了制作花粑,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们将会把这份热爱继续传递下去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