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古人云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,而对我们这些中学生来说,清明节除了祭祖,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活动——摘蒿子。
记得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清晨,我和好友思宁相约一起去郊外采摘蒿子。蒿子,是一种在清明前后最为鲜嫩的野菜,它不仅营养价值高,而且在我们当地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。据说,古时人们采摘蒿子是为了纪念介子推,这位忠贞不渝的义士,他的精神如同蒿草一样坚韧不拔。
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,来到了一片被露水覆盖的田野。蒿子生长在田埂上,叶子嫩绿,散发着淡淡的香气。思宁指着蒿子,用她那特有的文静声音说道:“看,这些蒿子仿佛是春的使者,给沉睡的大地带来生机。”我笑了笑,弯腰开始采摘,蒿子的清香随着我的动作弥漫在空气中,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。
就在我专心致志地采摘时,思宁忽然轻声吟道:“草色遥看近却无。”她的话让我一愣,随即反应过来,这不正是我们眼前的情景吗?蒿子在远处看是一片绿色的海洋,近看却是一棵棵独立的小草。我感叹她的文采,同时也被这景色所吸引。
我们一边采摘,一边聊起了学校的趣事,话题不知不觉间转到了即将到来的考试。思宁有些忧虑地说:“古人云‘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’,我总觉得压力山大。”我安慰她,用夸张的语气说:“别担心,‘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’,我们一起努力,定能金榜题名。”思宁听了,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。
时间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悄悄流逝,不知不觉,篮子里已经装满了蒿子。我提议休息一下,于是我们坐在田埂上,望着远方渐渐清晰的山峦。蒿子的清香、泥土的芬芳,还有远处山的轮廓,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。
思宁突然问我:“你觉得蒿子象征着什么呢?”我想了想,回答说:“蒿子虽然不起眼,但它的生命力极强,就像我们一样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都要顽强地生长。”思宁听后点了点头,似乎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。
太阳渐渐升高,我们收拾好篮子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一路上,我们谈论着对未来的憧憬,蒿子在篮子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,仿佛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个特别的清明节。
回到家中,我把蒿子清洗干净,母亲用它做了蒿子粑粑,那独特的味道让我感到家的温馨。清明摘蒿,不仅是对传统的传承,更是对生活的感悟。在这样的季节里,我们学会了珍惜,学会了坚韧,也学会了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