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的早晨,雨丝轻拂着聊城的每一寸土地,像是天地间最柔和的绸带,将这座古城紧紧环绕。我,一个满怀好奇与活力的小学生,踏上了与好友小东一起寻觅清明民俗的旅程。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这是我耳熟能详的诗句。小东拉着我的手,笑嘻嘻地说:“古人云‘百善孝为先’,我们今天去踏青祭祖,也算是一种孝顺吧。”我点了点头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我们并肩而行,穿过古老的街巷,来到了郊外的祖坟。
绿油油的草地间,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错落有致的坟茔。我俩按照家乡的习俗,先除去了坟上的杂草,然后摆上了事先准备的鲜花和纸钱。小东学着大人的模样,双手合十,默默祷告。我也紧随其后,心中默念着对先人的敬意和思念。
“你知道吗?”小东突然转过身来,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,“清明节不仅是祭祖的日子,它还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呢。”我有些惊讶,小东却继续说:“看,这些新绿的小草,它们不正是告诉我们生命的力量吗?”
我环顾四周,确实如此。雨后的大地生机勃勃,一片新绿,仿佛在告诉我们,生命虽然有消逝,但也有新生。我深吸一口气,感受着泥土和花草的芬芳,仿佛能感受到先人的气息。
我们收拾好一切,准备回家。路上,小东忽然停下脚步,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小摊子:“快看,那是什么?”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一个老伯在卖着五彩的风筝。“走,我们买个风筝去放吧!”小东兴奋地说。
我们买了风筝,来到一片开阔的空地。风筝在我们的努力下,终于飞上了蓝天。我仰望着在风中翩翩起舞的风筝,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。风筝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和梦想,飞得越来越高,越来越远。古人说:“天高任鸟飞”,我想,此刻的我们,也如那风筝一般,自由自在。
放风筝的时候,我们遇到了邻居家的小华。他告诉我们,清明节还有吃青团的习俗。我们兴冲冲地跟着小华回家,体验了一番亲手制作青团的乐趣。那青团的清香,至今还留在我的唇齿间。
夕阳西下,我们结束了这一天的行程。回到家中,我坐在窗前,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际线,心中充满了感慨。清明节,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它是一段历史,一种文化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我仿佛更加懂得了生命的珍贵,懂得了感恩与传承的意义。
这一天的经历,如同一幅精致的画卷,被我细细地收藏在心底。清明节,我们在雨中感受生命,在风中放飞梦想,在习俗中传承文化。这是一段难忘的记忆,也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