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外婆,她是我心中最亲爱的人。在我成长的岁月里,她用她淳朴、善良、勤劳的品质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启迪,她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。今天,我想讲述她的故事,表达我对她的感激和敬爱之情。外婆名叫王秀珍,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。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,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。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她们生活很艰难,但她们却不曾因此而气馁或放弃。相反,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,用汗水换来一份份温饱。小时候,我最喜欢听外婆讲她小时候的事情。她说她父亲是个勤劳善良的人,每天都要干农活、赶车、拉砖头,而外婆则要带着几个弟妹去山里背柴、挑水、摘野果。虽然很累,但每天晚上回到家中,外婆还是会找时间教他们背诗、读书、做手工,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,因为她知道知识就是改变命运的法宝。
外婆从小就很聪明,但由于家庭条件限制,她只上了几年学就辍学了。然而,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。她热爱读书,无论是中文还是历史地理,都能倒背如流。每天晚上,她总会抽出一些时间来自学,甚至买了几本大字报和报纸练习阅读,让自己不断进步。外婆的勤劳和执着给我们这个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每天早晨,她总是最早起床,搭火做饭、割草捆干、放牛放羊,直到夜幕降临才会回到家中。她从不觉得这些事情是苦差事,而是认为这是家庭责任的体现。即使在她已经年过古稀的年纪,依然坚持每天早晨起床晨练,保持健康。外婆的善良和乐观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些孙辈。每当我们有困难时,她总会站在我们身边,用温暖的话语和关怀的眼神鼓励着我们。即使她自己也有不如意的时候,她也不会把情绪带到家里,而是默默地承受着,让家人少一点烦恼。我记得有一次,外婆的手不慎被草刺扎伤了。家里没有什么医药用品,我们只能用牙膏涂在伤口上止痛。看着她痛苦的表情,我心里很难过,但是她却笑着说:“小孩子,别担心了,这点小疼算什么啊!”
外婆的爱心也不仅仅止于家人之间。每当村里有人遇到困难时,她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忙。她会和其他村民一起捐钱、捐物、捐血,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。在我离开家乡去城市读书时,外婆常常给我写信。信中充满了她的关心和祝福,也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动力。她会告诉我,只要努力学习,就一定会有好的未来。她的话语虽然简单,但却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信心。外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,但她却有着非凡的品质和能力。她用自己的勤劳、善良、乐观的精神影响了我们这些孙辈,也让村里的人们铭记她的好名声。现在,她已经年过九旬,身体状况也开始变差,但她的精神永远是那么坚强。在我的心中,外婆是一个充满爱的人,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。我相信,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中,只有像外婆一样秉持着善良、勤劳、乐观的品质,才能过上真正快乐、幸福的生活。